目前医疗资源不足是事实,通常门诊看病也就 10 分钟左右,因此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,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找病例、翻检查报告上。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。心脏研究会会员、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、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分会会员、ISHR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分会常委、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脏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等。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,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SCI收录70余篇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之我见 看病难、看病贵,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,作为医务工作者,我也通过自己看到的、感受到的来谈谈自己的观点。23年前我大学毕业,分配到北京市一家的三家医院的急诊科工作以来,每年目睹医院门诊、急诊量均在北京市排名数一数二,每天到笔者医院急诊、门诊就诊的患者络绎不,走廊、过道、输液室、抢救室拥挤不堪,经常有就诊的患者及家属抱怨排队、缴费时间长,而真正看病的时间却很短。
排队三小时、看病三分钟”,这是很多人到大医院看病后最常见的吐槽。
确实,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现象存在,我们也无需过多讨论其原因究竟是什么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教会各位患者及家属,如何最高效的利用这“三分钟”。问到更多自己想问的内容,让医生更彻底的了解你的病情。
1
千万要带上资料
务必在就诊前携带上所有的检查资料,包括门诊病历、出院证明、重要的检查结果、内镜报告、病理报告、手术记录,还有影像片子。为进一步节约医生查看资料的时间,尽量把检查结果按时间顺序排放,装订成本,放在文件袋里。此外,如果能简明扼要的阐述自己的病情,会更有帮助。
关于这一点许多患者存在误区
以为所有的医院电脑系统都是联网的,病历资料想看就能看。
即使是同一家医院的不同科室,查阅资料也没有那么方便,虽然现在大部分医院的信息系统已经很完善了,但是调阅资料依旧需要浪费不少时间。
以为只带片子即可不用带报告,医生看不懂,是水平问题。
并非门诊医生不愿意看影像片子,而是因为打印在胶片的上的影像图片,不只信号有耗损,还极度浓缩,太小看不清楚,并且图片还不是全部。影像科医生写CT或MRI报告是在高分辨率的电脑上通读全部片子后才给出的检查结论,写一份全面详细地报告往往需时近半个小时,因此阅读报告一定是更加可靠高效的做法。
2
提问时挑重点
肿瘤患者及家属在许多生活细节上都格外小心,患者及家属焦虑的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。但是在门诊的时候问一些特别细节的问题反而没有太大的帮助,提问时应当选择对自己影响大的问题进行提问,比如身体某些部位发现疼痛、不适等情况。如有多个问题,建议患者及家属将问题事先罗列好,避免现场忘了问,回家想起来又没法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