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市中医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(消化内科)历史悠久,秉承江南医学大家丁甘仁、黄文东等“孟河派”辨论治特。在上海市名中医马贵同教授带领下,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,业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、合理的人才队伍、较强的科研竞争力,具备强有力的中西医诊治消化系疾病的技术和手段。目前为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,上海市中医溃疡性结肠炎特专科,上海中医大学脾胃病研究所临床基地,上海中医大学消化临床优势专科,并设立上海市名中医马贵同工作室,龙华医院消化病重点研究室。拥有电子内窥镜及窄带成像技术(NBI)、自发荧光成像技术(AFI)、超声内镜、小肠镜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(ERCP)等诊疗仪器设备。并开展胃肠道息肉摘除术、内镜粘膜下切除术(EMR)、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、内镜下气(水)囊扩张术、恶性肿瘤狭窄支架植入术、内镜下取异物和紧急止血等的诊疗技术。在中医防治溃疡性结肠炎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癌前病变、肠易激综合征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研究领域,形成鲜明的诊疗特,研究水平跻身国内行列。承担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科研课题。 上海市龙华医院脾胃病科现有高级的医师7名。 医疗特 龙华医院脾胃病科擅长以中医中为主、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(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)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癌前病变、肠易激惹综合征、脂肪肝、肝硬化等疾病,拥有胃祺饮、清肠栓、荷泽降脂口服液等自制制剂,临床疗效显著,中医特鲜明。 (1)炎症性肠病(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) 炎症性肠病如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(Ulcerative colitis, UC)是以腹泻、粘液脓血便、腹痛、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。本病治愈难度大,且又常易复发,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,被公认为现代世界级难治病之一。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,目前物治疗还主要在于这一环节上。主要物有氨基水杨酸类物、类固醇类激素、免疫抑制剂、免疫调节剂等,但仍有30%左右的患者无效,停后一年复发率将近50%;并由于其毒副作用或价格昂贵,影响了患者对长期用的依从性。 龙华医院脾胃病科根据国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,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因“湿、热、瘀”而致,自行研制有效的中制剂清肠栓等肠内用,在国内首先以中肠道栓剂开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研究。在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以脾气虚弱挟肠道湿热为多见,治以健脾,佐以清热化湿。对于长期服用激素和(或)水杨酸制剂的患者,用中后逐步撤用西,以减少其毒副反应。对于左半结肠和直肠病变病人,在辨论治的口服中汤剂治疗基础上,选用清肠消痈方保留灌肠,或用清肠栓纳肛治疗,可以明显提高疗效,减少复发。同时深入研究了中对本病的作用机制,并进一步开发新型中制剂。每年诊治上海市和外省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两千余人次,在国内已经产生较大影响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,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。50余年来,医院坚持“名医、名科、名院、名药”的发展战略,走中医为主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,已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,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著名中医医院、全国示范中医院、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。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“十三连冠”;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;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;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;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;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;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;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。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“国医大师”称号。